首页 > 教学资源

单手肩上投篮体育教学案例

时间:2024-07-11 10:31:49
单手肩上投篮体育教学案例(全文共2800字)

一、背景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已经几年了,但如何在课堂中体现出新课标的要求,本人一直在摸索和实践中。如何在课堂上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在课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让学生养成“在学习中思考、质疑、实践、总结”的习惯?本人想通过这次课,在这些方面找寻一些经验和方法。

本次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动作技术要领。对于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现在的学生已经通过各种媒体有了初步的认识,尤其是NBA中的许多球星的技术动作早已成为学生们竞相模仿的对象。但是球员之间的技术动作不尽相同,使学生们对于投篮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他们需要有人给出合理、恰当的指导,帮助他们掌握这项技术动作。因此,本人想在这次课上通过讲解、示范、引导、体会、探究、总结等方法,来实现“授人以渔,因材施教”的目的,让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投篮方法。

二、教学过程

1、准备部分

在准备部分里,我摒弃了传统的“跑圈+体操”的环节。首先,课堂常规之后,我直接开始让学生拿球,这样能极大的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因为他们是来学习篮球的。我变“体操”为了“球操”,通过这一转变,学生们更愿意和我一起做准备活动了,同时还能提高学生们手对于篮球的控制能力,何乐而不为呢?之后,我带领他们进行行进间运球,一边熟悉球性,一边热身。

2、复习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

通过复习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来熟悉球性,培养手对球的控制能力,体会持球时手指、手腕和手臂的协调用力过程,为之后的主教材做铺垫。

第一部分:分组复习。小组成员围成一个大小适中的圆圈,在圈内进行互相传球练习,一边传球,一边体会手指、手腕和手臂的协调用力过程,还可以观察其他同学的技术动作。这样可以对自己的技术动作进行微调,从而达到更好的传球效果。

第二部分:行进间传接球练习。学生通过两人一组的传球和空切,将球从底线传导到前场,中途不能拍球。这部分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中枢脚”以及提高手脚并用的能力。前提是:学生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已经达到了“熟练掌握”阶段。

3、学习原地单手肩上投篮

1)、自我探究阶段:通过以往的运动体验和日常通过各种媒体得到的经验,结合自己的身体素质,总结出自己的投篮方式并进行试验,体会投篮过程中命中率和出手发力的顺畅程度;

2)、探讨学习阶段:分小组进行,依次展示自己的投篮动作,之后进行组内讨论、再实践,在练习中得出自己的结论。之后展示各自小组的探究结果,并说明理由,最后需要指出哪些环节可以在今后的练习中改进;

3)、形成表象阶段:教师进行讲解及动作示范,并且规定出动作的基本原则,使学生的技术动作符合运动力学原理。学生进行观察,通过直观观察,形成脑海中的表象,再次对自己的技术动作做出改进;

4)、练习体会阶段:继续进行小组内的反复练习,通过自己的运动体验,达成身体对该运动技术的认识,同时教师进行个别指导,防止出现违背力学原理的技术动作,使学生初步形成适合自己的投篮动作,并在今后的练习中能够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技术动作。

4、结束部分

由于本次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形成技术动作,学生没有进行大强度的练习,我安排了高抬腿、加速跑等项目,来补足运动量。之后稍作放松就可以了。在课的最后是本人对本次课的课堂小结以及整理、回收器材。

三、案例分析

1、在准备部分中,“球操”之后,我带领学生进行行进间的运球时,有的学生并没有按照我的示范,左手运一会儿,右手运一会儿,而是结合自己的实际能力,开始尝试在行进间运球时加入胯下和背后运球的动作。这样一来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失误、出列捡球的现象,使场面显得有些混乱。刚开始我感觉有些生气,他们这么做太没组织性、纪律性了,上课时随意改变教师安排的练习内容,如果其他学生也都效仿他们的话,那课堂纪律就无法保证了。但是我又对这次课的目的考虑,我没有做出任何表示,而是继续完成了热身部分。等到我整理好队伍之后,我惊喜的发现:那几个尝试不同运球方式的学生,热身效果居然比其他的学生好很多,脸上已经渗出的许多汗水。我此刻才意识到:在这几个学生离开队列捡球的过程中,他们会想尽快回到队列当中,就会加速跑回去,所以热身效果会更好一些。

2、在自我探究阶段中,有的学生会突发奇想,“异想天开”地想出一些匪夷所思的动作出来,这些动作已经超出投篮的范畴了。所以我在讲解示范后,为他们提出了几条基本原则,使他们的想法不至于违背运动生物力学原理。探究式学习是对教师现有教学模式的一种极大冲击,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有时候看起来会更加的合理,而教师传授的技术动作必然会遭到学生们的质疑,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学习,提高自身的各项素质,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答疑解惑。其实,作为体育教师,我能做的更多的是在学生无助时给予鼓励;迷茫时给予方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啊!

3、在形成表象阶段,学生在观察示范时,我讲解了投篮过程中出手角度、力量与球的抛物线、入篮角、手对球的控制力等的相互关系,要在各种因素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来达到最好的投篮效果。在复习胸前传接球时,我没有指出手指、手腕的动作与投篮时的用力之间的相通之处,而在此时我提示学生,出手时手指、肘腕的用力过程可以体会在胸前传接球时的感觉,几个学生做出来恍然大悟的表情。这使我明白了讲解的时机也是很重要的。在恰当的时间做出恰当的讲解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在练习体会阶段,我用了较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体会投篮的动作与命中率的关联,并通过互相交流心得体会来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在我进行个别指导的时候,有的学生会炫耀般地让我看他们的投篮动作。他们的动作各不相同,但是有的不同之处确实更加适合他们的自身特点:手臂力量小的学生会把球引到头顶偏后的位置再出手,以达到更大的出手速度;手小的学生会在出手时,弱侧手扶球多送出去一段距离,使出手更加稳定;肩关节外侧柔韧性不好的学生会把前面的脚向前多站一点,使持球手臂不受韧带的牵拉……这些是我最希望看到的。

教科书规定了各项运动的标准动作,但是它并不适合所有人,人与人之间先天、后天的素质差异性很大。我们不应该要求学生把动作做得与教科书完全相同,那样会极大的打击学生动脑的积极性;磨灭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抹杀了学生好奇、质疑的天性。这违背了我们教书育人的宗旨。在不违背运动规律的前提下,应该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通过练习、思考、实践、交流、总结等方法,找到适合自身素质的动作技术。而我们体育教师应该做的是教会他们如何顺应、利用运动规律来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

四、课后反思

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情,在不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的前提下,我们可以试着放宽对学生们的要求,多一些耐心,不妨“等一等”,看看会产生哪些不一样的效果。也学我们自己也会有所收获。然后我们就可以根据效果来决定以后遇到类似情况的对策。从事任何活动都需要有兴趣,否则活动的效益就难以得到提高。对于一项运动,学生最开始也许只是一点兴趣,但是如果我们能够积极培养这方面的兴趣,那么终将有一天,它会编成一种强烈的热爱。所以,忽视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和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就不会奠定终身体育的基础。学校体育不同于竞技体育,它是终身体育的基础阶段以及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身体、心理,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所以作为体育教师,我们不应该把学生圈在各种条条框框里,应该放开束缚,让学生多动脑,多实践,敢于质疑,培养自己的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让学生都能够在我们的课堂上掌握一些更加适合他们自身特点的运动技术动作,习得几项适合他们自己的运动技能,来作为终生体育运动的项目,使体育课堂变成学生思想火花迸发的地方!

《单手肩上投篮体育教学案例(全文共280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